重视民间邮会作用 繁荣我国集邮事业
重视民间邮会作用
繁荣我国集邮事业
民间邮会的作用
撑起华夏邮坛半边天
自1912年旅沪外侨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上海邮票会”后,1922年8月,我国集邮家李辉堂、陈复祥、张棣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神州邮票研究会”;1925年7月11日,周今觉、陈复神、李辉堂等人又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邮票会”;1926年7月张包子俊、柴冠群等人在杭州成立了“新光邮票研究会”;1934年5月1日,王聘彦、赵善长等,在河南郑州成立了“甲戌邮票会”;1940年7月,由吴南选等人发起成立了“湄江邮票会”;1942年8月23日,由郭润康、许庆民等人发起成立“金竹邮票会”;还有浙江基础民等人组织的“嘉兴邮票研究会”、安徽芜湖的“大同邮票会”等等,我国早期民间集邮组织,为推动我国早期集邮活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张包子俊等人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新光集邮会”;1951年8月24日,王纪泽等人筹组全国性的民间集邮组织“中国集邮会”;1953年8月9日,台湾吴乐园、黄建斌发起成立“中国集邮协会”;1957年,成都业余集邮会成立;1959年8月23日,台湾台南“邮学会”成立。
改革开放后,民间集邮组织似雨后春笋不断涌现:1979年8月19日,朱祖威等人首先在北京成立了“鼓楼集邮研究会”;1981年2月5日,“常州市集邮研究会”成立;1981年7月26日由郭润康任会长的“贵阳集邮研究会”成立;1983武汉硚口工人文化宫集邮协会成立;1985武汉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成立,由省市主要领导出任名誉会长;1986年3月5日,“郑州集邮研究小组”成立;1986年6月16日,“原地封研究会”在上海成立;1986年武汉硚宫邮协与天门市邮协联合成立“武汉天门城乡集邮联谊会”;1987年1月5日邮缘会成立;1987年,上海“东方封片戳研究会”成立;1988年10月,“火车邮戳研究会”成立;1989年3月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成立;1995年6月,程文高应集邮企业家田世平邀请,赴江西永修组建“当代集邮研讨会”,得到中外集邮名家美国张恺升、瑞士薛少棠、香港纪觉英、台湾单维恒、大陆郭润康、于宗琪、邵林、赖景耀、马佑璋、基础民、葛建亚、李鸿选、李毅民、王景文、马驎、何大仁、郑启五、陆游、张林侠、林轩、朱祖威、管载仁、孙成熙、卢志成、程兵、李少华、宋晓文、陈京、樊伯钦、吕维邦、高翔等人的参加与支持,在两年多时间里,会员达到1008人,成为改革开放后,会员多、素质高、影响大的民间邮会;1997年6月14日,“生肖集邮邮研究会”成立;1998年10月1日,“齐鲁集邮研究会成立”;1999年8月24日,“中华医学集邮邮研究会”成立;2000年7月1日成立荆楚邮学会;2001年9月21日,“新中国普票研究会”成立;2002年8月28日华夏专题邮会成立;1997年3月24日,“郭润康集邮研究会”成立;1997年6月004年6月27日,“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2004年11月15日,“甲戌邮史研究会”成立;2005年6月6日“中国免资集邮研究会”成立;2007年6月10日,“网络集邮研究会”成立;2008年4月20日,“邮刊与主编联谊会”成立;2008年12月20日,“海军集邮研究会”成立;2009年4月12日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成立;2014年10月18日“黄河集邮研究会”成立。还有区票、东联原地、瓯越邮政用品、新概念集邮、重庆航天等等邮会。一孔之见,难免挂一漏万,估计我国目前民间邮会有数百之多。这些大大小小的民间邮会,撑起了华夏邮坛半边天。
繁荣集邮文化
集邮报刊是邮会的喉舌。建国前,我国早期民办邮会的会刊,有“神州邮票研究会”的《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中华邮票会”的会刊《邮乘》、《邮典》,“甲戌邮票会”的《甲戌邮刊》,“金竹邮票会”的《金竹邮刊》,已经成为当今邮坛不可多得、珍贵的集邮文献。
建国后,“鼓楼集邮研究会”的《鼓楼邮刊》,“贵阳集邮研究会”的《贵阳邮刊》,“郑州集邮研究小组”的《集邮资料》,“原地封研究会”的《原地封知音》,“台湾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的《邮史研究》,“当代集邮研讨会”的《当代集邮》,大16开集邮杂志,从1995年12月至1998年12月,共出版发行19期。1996年初,张林侠先生收到《当代集邮》后,高度评价:“能够编出这样一本学术性很强的集邮刊物,实在令人欣慰。目前在我国纯集邮学术性的刊物,现在看来只独此一份(在此不包括台湾的邮史研究)。”荆楚邮学会”会刊《荆楚邮林》、《华夏邮林》被国家邮政局文史中心、湖北省图书馆收藏。“郭润康集邮研究会”的《金竹邮风》,“生肖集邮研究会”的《生肖集邮》,“新中国普票研究会”的《普票研究》,“文献集邮研究会”会刊《文献集邮》,“华夏专题邮会”的会刊出版66期,“齐鲁集邮研究会”的会刊《齐鲁集邮》,“网络集邮研究会”电子版会刊《博客论邮》创刊号曾与荆楚邮票会联合出刊,“邮刊与主编联谊会”的会刊《邮刊与主编》,“海军集邮研究会”的会刊《海军集邮》,“中国残疾人集邮联谊会的”《中国残疾人集邮》,“免资集邮研究会”的会刊《免资集邮》,上海“东方封片戳研究会”的会刊《封戳片研究》,都是很不错的集邮文献。集知识性、研究性、学术性、可读性、娱乐性于一体,百花齐放,繁荣了我国集邮文化园地。
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
如果说全国集邮联、各级集邮协会举办的省、市、全国、国际、世界邮展是出类拔萃的话,那么民间邮会组织的各种集邮活动,是喜闻乐见、遍地开花。客观、真实、全面、立体地反映了我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集邮活动现状和面貌。
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集邮活动,是邮会的生命,也是我国民间邮会的特色之一。1985年3月5日,武汉硚宫邮协组织赴红安参加《董必武》邮票首发式;1988年,武汉信使邮政文具收藏联谊会,举办了全国性的评选“中国十大集邮家”活动;1994年12月,在当代集邮研讨会筹建之初,在兰州西北师大百花邮票研究会、甘肃封戳研究会的合作下,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集邮文章展品邀请展览;1996年又在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的合作下,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届集邮文章展品展览,产生了较大影响;1997武汉市青少年宫先后组织香港回归祖国等10多次集邮知识讲座,培养了一批集邮骨干;1999年,世界邮展首次在我国北京举办,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副会长郭迅牵头策划组织了在武汉、南阳、北京举行的’99全国集邮文章展品巡回展览;生肖集邮研究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从2001年起,共举办几十次重大集邮活动,影响颇大;2004年成立的文献集邮研究会,活动频繁,参与发起全国“五佳”、“十优”地方集邮报刊评选活动,开展“民间集邮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课题调研,参加打造高邮邮都活动,举办集邮文献论坛等;齐鲁集邮研究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连续举办了多届全国一框邮集邀请展和组办了多届集邮文化节,举办莱钢杯全国有奖征文活动,以及开展集邮学术论坛,结合新邮发行举办首发式等活动和声势浩大的“王新中《邮缘》研讨会”;网络集邮研究会建会12年,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集邮活动,先后举办了“十佳会员评选”,为汶川地震灾区同胞捐款,开展网络集邮征文竞赛,举办网络一页邮集比赛,与《中国集邮报》联合举办了“我与网络集邮”征文比赛和“网络集邮灯谜”制作、竞猜活动,与《集邮报》联合举办“青少年学生网络集邮知识竞赛”,2015年出版了《博客论邮》百期合订本;2009年4月23日,迎来伟大的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海军在北海舰队驻地山东青岛举行隆重的“国际观舰式”,为配合此次活动,海军集邮研究会与《中国集邮报》联合推出“纪念封上的海军史”专栏,连续刊发邮文。华夏专题邮会会员遍布全国,华夏专题邮会会员的专题类邮集,在历届世界邮展中,有11部获得金奖。
民办邮会的各种集邮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
全国集邮联对民间邮会的支持
毋须讳言,在十八年前,各级集邮协和公开发行的邮报邮刊,对民间邮会是不宣传、不参与、不支持的。
在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民间邮会的呼吁下,2002年开始,由《集邮报》牵头举办全国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2008年10月,全国集邮联组织“民间集邮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课题调研以后,全国集邮联开始重视我国的民间邮会。2013年4月25日,杨利民当选为全国集邮联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以来,对我国民间邮会比较重视:2014年7月29日,全国集邮联徐建洲副会长一行在上海市集邮协会举办“社会集邮组织的发展与管理”调研会,这是全国集邮联开展关于民间集邮组织的系列调研活动的首场地方调研活动。调研会的中心议题是全国集邮联及各级集邮协会如何在新形势下支持民间邮会的发展,规范民间邮会的管理,解决民间邮会的归属等问题;2014年8月25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杨利民会长来到兰州,与甘肃民间邮会负责人座谈,对民间邮会的现状、发展、管理进行了调研。在听取各邮会会长发言后,杨利民会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各级邮协要敞开胸怀,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精神,与民间邮会联合形成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中国集邮就会有大发展的希望”;2015年9月24日,第八次全国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在京举行,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副会长刘佳维、焦晓光到会并讲话。杨利民会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民间集邮活动取得的成绩,他形象地比喻各级邮协和民间邮会是“亲兄弟”关系,他要求各级邮协要正确处理好与民间邮会的关系,大力支持民间邮会的发展,各级邮协和民间邮会,既要逐步融合,但又各有特色,按照自身规律自然健康发展;2016年12月4日,2016年度全国省级集邮协会秘书长工作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在总结发言中说,各省集邮协会的“掌门人”要充分认识到民间集邮组织在集邮活动中的重要性,要和他们交朋友;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全国第九次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大会在泉州举办,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题词祝贺:集邮兄弟心连心,团结一致向前进。
杨利民会长要求各级集邮协会、领导对民间邮会支持的同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对各地民间邮会、邮人索要题写刊名、题词,有求必应,被广大集邮爱好者誉为:“亲民会长”。网络集邮研究会的会刊《博客论邮》,也得到了杨会长的手书。
这些年来,我国公开发行的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对民间邮会和活动,也进行热情的宣传与支持。特别是《集邮报》,自2002年6月开始,牵头在山西平遥举办首次全国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以来,2003年11月在四川绵阳、2005年6月在湖北武汉、2006年7月在山西太原、2008年10月在山东济南、2011年10月在湖北武汉、2013年10月在山东青岛、2015年9月在北京、2017年10月在福建泉州,先后举办了九次全国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在华夏邮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一项有号召力、有魅力、有生命力的集邮联谊活动。
《集邮报》被杨利民会长誉为:“集邮报是集邮者的好朋友”。
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集邮现状
促进繁荣我国集邮事业
我们应该正视:我国民间邮会撑起了神州邮坛半边天,民办邮会的集邮刊物,繁荣了我国集邮文化,喜闻乐见的民间集邮活动,活跃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应该公平、公正地为民间邮会、民间集邮活动、民间邮会的邮刊邮报正名,将它们客观、真实、全面地编纂进我国的集邮史。
可喜的是,我国著名邮学家张林侠,将民间邮会、民间集邮活动、民间邮会的会刊,编入了由他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的《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版)》。这是张林侠先生从1987年开始至1996年12月,花了10年时间,精心收集、整理、研究的成果,并且先后发行了三种版本。它比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我国集邮活动现状,是一部具有史料性、真实性、客观性、广泛性、权威性的集邮史料。张先生编纂集邮史书的原则是:“与集邮学术研究有关的邮政、邮票、集邮活动以及集邮人物、报刊、图书、邮票商社等史料,按编年体形式进行了整理。”综观32开本的《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版)》,有319页,共收录了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词条3069条。其中,民间邮会、民间邮刊、民间集邮活动、邮票商社、民间集邮人物320条:
1840年至1948年1079条,民间邮会、邮事内容占231条,1922年的神州邮票研究会,成立数月就解体了,会刊《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只出一期就停刊了,《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版)》,也将其列入其中,真实反映了这一段集邮史料;建国后的1949年至1995年12月,1900条,民间邮会、邮事内容占89条;新中国成立后至1995年12月前,主要的民间邮会、民间集邮活动,如新光集邮会、中国集邮会、成都业余集邮组、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常州市集邮研究会、贵阳集邮研究会、郑州集邮研究小组、原地封研究会、火车邮戳研究会、’94兰州·全国首届集邮文章展品邀请展览、当代集邮研讨会和《当代集邮》杂志等都收录其中。体现了张林侠先生修史的客观、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全面、立体、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集邮活动的真实历史。张林侠先生认为:“搞集邮学术研究,无论是研究集邮的历史、现状,还是研究集邮的未来,都需要有丰富的、真实的史料作为研究依据,这是集邮学术研究者应有的科学态度。”
张林侠先生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相信全国集邮联举全国各级集邮协会之力,也一定能够办到。建议全国集邮联和各级集邮协会,发挥、调动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我国的民间集邮研究会、民间邮会的会刊、民间集邮活动、集邮人物、邮票商社,进行全面收集、整理,由全国集邮联编纂出版一本客观、真实、全面反映我国集邮活动面貌和情况的《中国集邮史》。一是盛世修史,二是让广大集邮爱好者全面了解我国的集邮活动史,三是为广大集邮研究者提供一部权威的集邮工具书。
重视民间邮会的作用,宣传民间邮会、支持民间邮会,官民邮会融合,共同携手发展集邮文化,促进我国集邮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下一篇:普及集邮网校群规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
评论人: ip:124.64.*.* 2019/5/19 12:59:50 发表
- 为我国民间集邮组迅速崛起深感欣慰和自豪,在我国法制建设越来越健全的的今天,我国目前的民间集邮民间组织中和内部发行的集邮报刊中,有90%以上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注册登记而在运行的状况深思和担忧。(冯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