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集邮圆桌会,众人添柴火焰高

发表时间:2019/07/10 19:43:48  作者:吴荣先  浏览次数:14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民间集邮圆桌会,众人添柴火焰高
    6月8日晚,圆桌会议群里一则消息,牵动着各地邮友的心。
    会议主持人郭迅,晚9点多,在加班清点并装袋时,突然浑身发抖,面色苍白,在场的几位邮友,赶忙把他送进同济医院急诊……
    所幸,医生检查后无大碍,主要是劳累缺休息感冒所致。
    确实,为了开好这次圆桌会议,老郭从今年二月开始筹备,在他的夫人刘爱朝老师与家人全力支持下,他两次亲赴北京,与林轩、李伯琴等资深集邮者商讨大计,并建群征求各地民间组织意见。很快,一个由著名会士葛建亚、赖景耀等组成的决策班子、一个武汉自愿者组成的筹备组成立。
    筹备组全部是武汉的集邮者,共20人,老中轻都有。大家是自愿者,也是带头捐献者,少则200元,多则数千元。参加筹备会,有事请假。到会通报情况,对下一步工作各述己见,分工合作。每次到会签名并作记录,有会务通报发在群里。资深集邮者刘德胜挑起了联络与会务秘书的重担,夜以继日、不分巨细解答各地邮友的咨询。
    6月8日,第7次、也是临展前的最后一次筹备会,到会8人,主要工作是清点资料,分袋装好。刘德胜熬了一天一夜后,睡了2小时,下午赶到艳阳天。
    负责接收资料的童荣武最为辛苦,他每天都要开着自己的小车到邮局或物流公司提货。小包几斤,大包上百斤,小车装不下,他就开面包车去拖。先是放在他的仓库里,后几天集中到会议地的艳阳天酒店一楼的两个房间里。唉,我们年轻帅气的童老板,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搬运工!
    很快,房间里地面、柜子里,甚至床上,都摆满了大包小包,以及拆开的书报杂志,明信片、封等。各地民间组织与集邮者,对圆桌会议大力支持,体现在这些沉重的包裹里,厚达500多页的《福建集邮史》,打成几大包,共200本,保证入会者人手一册。还有印刷精美的《华夏专题集邮》、《生命的华章》,按年出版的《郭润康日记》,《邮刊与主编》、《齐鲁集邮》、《文献集邮》、《封片研究》、《普邮研究》、《中国残疾人集邮》、《川渝集邮》等学术性刊物,以及十多种集邮报纸,琳琅满目,展示着民间集邮旺盛的人气与学识积淀!
    6个人分成两组,登记的登记,拆包的拆包,分捡、集中、老吴担任转运工,把装好的袋子搬到对面房里去,刘老师在那里核检与码放。
    大房间里,袁厚翔、西雨漫、胡芒等人忙得满头是汗,衣衫尽湿,老吴突然发现,原来没开空调,哑然失笑间,请来服务员,才打开空调。此时室外温度35度,武汉的酷夏已经发威。西雨漫是一位精通摄影的高级工程师,他经常在武汉三镇拍摄武汉人文风情,这回当自愿者,一边抓拍现场,一边帮助清理资料,装袋。还三不知与大家开开玩笑,活跃气氛。
    大房间里,老郭已感觉不适,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想起一件事,又连忙爬起来,一会儿又接长途,发微信。4个月来,年近8旬的他,就是这样没日没夜连轴转,就是铁人,也会熬不住。幸亏他有一位得力的贤内助,不然早就扛不住了。
    圆桌会议,从开始的预计100人,到6月8日止,仍有不断报名参会者。总数会超过200人,会议室肯定坐不下,发言每人限定3分钟,仍旧讲不完,只好在会后发群里共享。后到的报名者表示: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难得,就是站着听,也要争取。
    台湾邮友,有孙国光会长等6人参加。他们不但积极参会,还赞助了邮书、邮品和台湾著名书法家、93岁的俞兆年先生的作品。
    圆桌会议,十年一次,这一次,在《中国集邮报》的助势下,在网络的快速扩展下,在各地民间组织的鼎力下,是参会人数最多、网络报道民间集邮最盛的一次。

    借世界邮展的东风,武汉人在火热的夏天,以夏日的热情,欢迎你们,感谢你们为会议添薪加油,送给与会者精神食粮。愿此次民间集邮组织的盛会,能对中国集邮事业有所推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