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邮史 源远流长

发表时间:2008/03/24 00:00:00  来源:湖北集邮网  作者:陈波  浏览次数:283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当一册新出版的《湖北集邮史》终于摆上书桌的时候,闻着其中散发出的淡淡油墨清香,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作为此书编委会的主要成员和重要章节的撰稿人之一,联想起编撰过程中的历历往事,点点滴滴,一言难尽。
    自从2000年年初受命参加《湖北集邮史》的编撰工作后,按照省邮协领导的分工安排,我负责编写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时期部分。此前,我虽然对湖北省历史上的集邮情况有一定了解,也积累过一些相关的史料素材和邮品实物,但毕竟不够系统和详细。因此,提笔之际丝毫不敢马虎和怠慢。我首先理清思路,借鉴有关单位编修史志书籍的传统做法,通过参考各种史料以及向刘广实、张林侠、卢志成、黄敦、刘玉阶、鲍育群等省内外多位老集邮家写信求教,着手编写出这段时期的《湖北邮坛记事》,以征求各方意见。这篇具有“集邮活动大事记”性质的背景材料,在2001年的《湖北邮电报·集邮专刊》和荆楚邮学会编印的《荆楚邮林》会刊连载发表后,受到姚秋农、姜士楚、欧阳承庆等本地老集邮家和许多读者的好评,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使之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我基本确定了这一章的框架结构。从此通过反复查阅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影印再版的所有20余种老邮刊以及其他数十种相关的文史类资料,大体掌握了此一时期湖北集邮活动的发展概况和本地一些知名集邮家的生平事迹,并将其中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华部分,不惜笔墨地大量写入这一章的初稿中。在此期间,我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设法从武汉市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时期汉口市政府档案中,查到了抗战胜利后的屠鼎芳、任福田、戴行遥、吴雅南等湖北资深集邮者,为筹备成立“新光邮票会汉口分会”和“汉口邮票研究会”以及出版《武汉邮风》月刊等事由,数次向有关当局申请备案或批准筹建的原始材料。另外,又通过程兵、朱国华、翁如泉、张家禄、蒋海涛等省内外许多老集邮家以及部分中青年邮友的大力帮助,搜集了一些重要邮史资料的实物或复印件,如包括有《武汉邮昙》在内的全套《武汉邮风》月刊的合订本、我国早期著名的新光邮票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6种会员名录、湖北早期集邮者在当时的邮事活动中制作的若干集邮封片等。通过对这些难得史料的认真分析和研读,从中发现了许多至今已鲜为人知的生动事例,因而在不断深入的编写过程中,感到更加得心应手,如虎添翼,终于较早、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章的初稿编写工作。后来,该部分被定为《湖北集邮史》中的第三章,即“抗战胜利后的湖北集邮”。
    此后,我又再次主动请缨,承担了新辟的《湖北集邮史》第四章“湖北解放区人民邮政及其发行的邮票”的编写任务。这一章较为特殊,实际上是以论述1930年以来的湖北解放区邮政史和邮票发行史为主,与其他各章主要论述集邮活动史实的基本脉络大相径庭。由于以往出自湖北的某些解放区邮票“身份”含混不清,遗留下许多复杂的难题,因此这一章必须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加以说明和论证,一般看来颇为难写。好在我多年以来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湖北解放区邮政和邮票史实的研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再经过一番挖掘与分析,再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完成这一章的编写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很快进入“状态”以后,有关湘鄂西苏区赤色邮政和邮票的部分顺利“完工”,有关鄂豫皖苏区赤色邮政及其实寄封的内容,虽以前从未着笔论述,但也因手边资料充分而轻松“搞掂”。后面的华中区邮票部分因已有姜士楚、周纪华等先生多年翔实的研究和记录,再加上自己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也基本上不费力气地圆满完成。接下来开始撰写有关湖北解放区地方加盖邮票部分时,根据自己近年来对“广水加盖票”的研究成果,以及近期对“云梦加盖票”研究的不断深化,并参考已故闵星原先生多年前对“应城加盖票”所作的初步探索,这些以往曾经令人头疼的疑难问题,也就因此顺理成章地迎刃而解。这样一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连续“苦战”,近万字的第四章初稿,终于在2003年的初夏来临之际“大功告成”。
    在其后的审稿和统稿阶段,第三、四章以及其他各章的初稿,几经宋润泉、马驎、胡书测及吴荣先等编委会主要成员的修改和补充而得以定稿,最后精心、合理地选配了相应的插图及附表后开机付印。尤其是在由我负责编排的彩图页的前半部分中,不乏珍罕少见的高档邮品或首次发表的原始资料,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认真的读者可从正式出版的书中看到,早期湖北集邮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要史实,在进行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澄清或纠正了以前的一些模糊认识和以讹传讹的错误,基本做到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要求和宗旨。
    关于武汉解放前的“新光邮票会汉口分会”和“汉口邮票研究会”是否正式成立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些资料中曾经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经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最后只能得出如下结论:上述两个组织当年虽经本地集邮者积极筹备,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选出正式的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更未召开过成立大会,所以不能被认为已正式成立。尽管令人遗憾,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历史事实。为了表示对这些史实的印证和对湖北老一代集邮先驱们的敬佩,一份由屠鼎芳先生当年亲笔书写并盖有个人私章的《汉口邮票研究会筹备员简历表》,作为相关内容的插图而被收录于书中,使人惋惜之余,不胜感慨。
    又如1946年9月出版的本地邮刊《武汉邮昙》,多年以来一直只知其名,未见其物,因而引起一些误传和猜测。在接触到当事人之一的戴行遥先生所保留下来的该刊实物原件并进行相应的考证后,终于得知曾被误记为“油印刊物”的《武汉邮昙》,实际上是一份内容丰富的铅印邮刊,可惜因主办者陈维瑞先生的个人原因,仅“昙花一现”式地出版1期即夭折了。但虽然如此,这份在当年曾小有名气的《武汉邮昙》,终于在休刊57年后,其来龙去脉在《湖北集邮史》中得到了较为适当的记述,其在本地“硕果仅存”的实物,也随之以插图的形式在书中得到了首次展现,令人欣慰。
    为了反映1949年湖北解放前夕“汉口金圆邮票”和“湖北银元邮票”等珍稀票品在本省匆忙“出笼”的始末经过,书中从地方邮政史以及邮票发行史的角度,结合本地若干资深集邮者(如姜士楚、乐美琮、徐继光等先生)当年的亲身所为和见闻,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力作了较为完整地记录,并从香港特区集邮研究会出版的会刊、著名香港集邮家陈兆汉先生的著作以及本省老集邮家李长荣先生的藏品中,收集到现存少量实物及实寄封的多幅彩图和黑白图加以辅助说明,相信会使一些有心(或有兴趣)的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发行的壹角邮票(存世均为新票),是目前已被确认资格最老的湖北解放区邮票。有关该票解放前后在各地流传的身世和地位,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和分析,已特地在书中作了许多叙事性的介绍,并附有惟一存世的一件四方联的图样,以飨读者。另外,各种湖北解放区邮票及其实寄封中的部分精品,承蒙本地李培淦、王汗吾等先生的慷慨相助,加之《上海集邮》以前所发表的图片以及本人近年来的藏品实物,因而得以首次“荟萃”于正文前的彩图页内,想必能让关心和爱好湖北解放区邮票的读者一饱眼福。
    有关湘鄂西苏区赤色邮票和湖北解放区地方加盖邮票的研究,尽管还有待将来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探讨,但读者们在书中将不难看到,当年这些邮票的许多基本情况,经过湖北集邮者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跃然纸上,令人鼓舞。在目前这些已知史实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再接再厉,相信今后将会获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荆楚邮史,源远流长。4年前有幸参加《湖北集邮史》的编撰工作以来,深感获益良多。如同在这部数十万字的史书中所看到的那样,百余年来的湖北集邮者们,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收集、保存、研究、展示各种集邮藏品,并且至今还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为荆楚大地上的集邮历史增光添彩,使丰富多彩的集邮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在终于结束了此书编撰工作后的此时此刻,这就是我心中最深切的体会。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