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邮人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览黄鹤楼

发表时间:2019/06/17 23:20:24  作者:陈军  浏览次数:186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与邮人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览黄鹤楼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海峡两岸分隔70周年,也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19年初,中共中央党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社会反响热烈,也引发了岛内强烈共鸣。长期以来,在两岸政治分裂的形势下,海峡两岸亲友之间冲破山水阻隔,鸿雁传书,尺牍传情,催生出大批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的笔墨纸札,是记录和见证两岸“血浓于水”同胞亲情的绝佳物证。为了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助力两岸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辛亥革命博物馆拟举办“血浓于水:海峡两岸往来信札展(1949-2019)”。
    2019年6月13日上午,应荆楚邮学会会长郭迅邀请,中华文物邮学会理事长、中国邮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与主编、台湾常用邮票研究会主编孙国光先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全国邮联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全国邮联邮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副会长、华夏专题邮会会长李伯琴夫妇、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邮展委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福建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新中国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普邮研究》杂志社主编陈国成,及韩国金基勋先生,在湖北武汉参观“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期间,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座谈并参观,受到馆长曹波、副馆长周静的热情接待,荆楚邮学会秘书长陈军陪同。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在辛亥革命博物馆进行座谈,周静向大家介绍“血浓于水:海峡两岸往来信札展”发起经过、征集范围和征集方式。孙国光先生对台湾的现状表达了民众期盼统一的心声,李伯琴先生、陈国成先生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与台湾方方面面的交流,表示我们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应该更多更深的进行广泛性交流。大家认为:海峡两岸往来信札展很有意义,一致表示赞成,回去后,就积极配合组织资料。金先生向两位馆长赠送自己创作的韩国文字的峰笔竹扇。

    在展览部胡部长的带领下,进行参观。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彭刘杨路,是纪念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的。191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1991年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

    辛亥革命博物馆,以晚清的中国为背景,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百年前辛亥革命的很多历史知识,这里是教育基地,看到历史,看到落后就被挨打的悲凉无奈。让身为中国人的自己,在内心一次次的震荡。中华民族遭受到了灭种灭族的威胁下,而做出自我拯救的一场伟大的辛亥革命,非常有历史意义。

    下午,大家一行来到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

    在黄鹤楼,乘坐电梯直达五楼,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耳边仿佛响起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横渡长江游泳时写的《水调歌头· 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在五楼,金基勋先生发现新大陆,兴奋得大呼起来,跟着他的步伐,原来五楼的厅堂摆放着笔墨纸砚,可以供游人书写作画。

    金基勋出生在韩国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的曾祖父曾被派到中国学习,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艺术均有较高的造诣。金基勋在上中学之前一直跟随爷爷生活。在弥漫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艺术气息熏陶下,金基勋从小就对中国的琴棋书画感兴趣,特别欣赏家中摆放的古玩和工艺品。2007年9月,作为留学生到清华大学学习汉语。

    在黄鹤楼上,金基勋奋笔疾书的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跃然纸上。意欲未尽的他,左手又苍劲有力的题写“黄鹤楼”三个大字。

    受金基勋感染,李伯琴先生、陈国成先生也泼墨挥毫,留下铿锵有力的书法,引得旁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赞不绝口。

    金基勋还是一位专题集邮的天才。他的第一枚邮票是1993年世界博览会在家乡大田市举办时购得。15岁那年,一部名为《工艺品的历史》的邮集,参加首尔地方邮展获得银铜奖。2010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邮展上,邮集《美食的历史》得到96分,荣获专题类大金奖加特别奖。

    这次,李伯琴、陈国成、孙国光、金基勋四位专程来汉,还参加了2019武汉·民间邮会圆桌会议。会议上,进行了主题发言,与全国各地的邮人相谈甚欢,相约再见!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