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收藏热点,探讨文物法规——《收藏拍卖导报》与荆楚邮学会座谈

发表时间:2003/06/21 00:00:00  来源:《华夏邮林》2003年第七期  作者:吴荣先  浏览次数:147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畅谈收藏热点  探讨文物法规
——《收藏拍卖导报》与荆楚邮学会座谈
    2003年6月21日下午,《中国收藏》《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主编徐舰、采访部主任颜京宁、湖北记者站站长龙家泽专程来到位于欧亚达东园艺术广场内荆楚邮学会办公室,与学会负责人郭迅,以及武汉地区知名收藏者王汗吾、沙云乐、陈波、吴荣先、吴兴平、陈军、张卫红、吴公九等进行了长时间座谈。
    徐舰一行刚从湖北通山采访转回,在炎夏高温中赶到武昌。为了做好我国目前民间集藏组织、武汉地区古玩市场的现状调研,收集集藏者对办好集藏报刊的建议、对修改文物法的看法,他们已经跑了很多单位,原安排座谈2小时,结果大家踊跃发言,涉及的话题广而深,一直谈到晚上9点,超过计划3倍。
    大家谈到,湖北地处中原,武汉九省通衢,交通发达,近年居民收入大有提高,因此收藏活动得以蓬勃开展。集邮爱好者曾一度占集藏者大部分,因新邮长期打折,邮协会员大量流失,相当数量的人转变兴趣搞其他收藏。据估计,武汉市目前至少有8万名集藏爱好者。他们是各种收藏协会与文物市场的主体,其中不少人已进入高档次收藏者行列,在全国收藏界有一定名气。
    但是湖北武汉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比,正式的文物市场只有武汉香港路一处,其余的只是零散经营型,一时难以形成规模与氛围,交易交流均不尽人意。特别是目前经营文物古玩,琐碎而粗泛,一些品种不好界定非法与合法,使经营者与购买者都感到为难。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对文物法细则的修改,以便制定本地特色的实施细则,真正藏宝于民,打击文物走私和整顿文物管理执法混乱的现象。
    从2000年7月1日成立以来,以崇仁路邮市和东园艺术广场为依托,自筹经费,举办了多种活动,吸引集藏者参与。主要有:集体采访姜士楚;举办纪念任福田逝世五周年和纪念新光邮票会成立75周年;参与举办武汉收藏展;与兄弟邮会联办民间邮学研讨会;开展文明生活,反对‘台独’;参与开创东园集藏大世界,发起成立武汉集藏沙龙;组织五一、十一系列活动;连续两届邮学研讨会和生肖集邮活动日;为老集邮家集体贺寿;与辛亥革命博物馆联办首届首义文化民间收藏赶集会和春节茶话会;主办呼唤和平收藏展等,搞得有声有色,通过媒体的报道,吸引了大批集藏者加入组织。实践证明,活动是民间协会的生命,没有活动、没有交流,收藏者就会在"孤岛"状态下孤陋寡闻,被遗落在民间的宝贝就得不到发掘、识别的机会,收藏者的学识也难以提高,整体收藏水平就会长期落后于先进地区。
    大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民间组织的支持、扶助,呼吁市政府尽快筹建类似北京"潘家园"、"报国寺"一类的大型民间收藏市场,筹建像样的"收藏家一条街",打出武汉的品牌,让文物收藏活动为武汉特色旅游增色。
    大家对《中国收藏》和《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敢于以大版面、有深度、有力度的调研式的尖锐泼辣的文章,持续批评有关部门滥发新邮及邮资封片,用小版张的形式变相扩容,肆无忌惮地向二级市场倾销邮品,扰乱市场的做法,表示敬佩,希望《中国收藏》和《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一如既往,保持批判的、毫不留情的披露的文风,为提升中国邮市与集藏事业而共同努力。

    徐主编与颜编辑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的发言,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因此大家能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也因此从这些实说的实话中,得到了读者的心声,使报纸与读者进一步贴近,办得更受读者欢迎。在林立的报刊中,在我国新闻改革、取消靠行政命令摊派订报的大气候下,《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此举,走到了改革与市场的前面。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