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集邮鞠躬尽瘁的费竞骧先生

发表时间:2003/04/01 00:00:00  来源:《华夏邮林》2003年第四期  作者:郭静泉  浏览次数:149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为发展集邮鞠躬尽瘁的费竞骧先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集邮复苏以来,费竞骧先生即一门心思地扑在集邮宣传上,为甘肃集邮事业的发展而尽力。至于费老在解放前那段历史,我并不知道,也未曾打问过。
    郭迅先生来信要我写篇专访,报道一下费老的生平。为此,我专程访问了费老的遗孀——蒙似兰老师,她简单作了如下介绍:
    费竞骧先生是1915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居雅里,汉族。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期间,正值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之际,“1·29”学生运动席卷全国,武汉的声势浩大。他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认为单纯的学生运动,并不能完成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的任务。接着西安双十二事变,更加看清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嘴脸。因此,逐步形成了他的爱国进步思想。南京沦陷,武汉也开始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狂轰乱炸。他离开了武汉的亲人,只身北上到陕西,过着流浪生活。南京大屠杀,处处是难民,这些灾难深重的情景,铸造了他选择人生道路的决心。这时,他又接触了一些热血进步青年,逐步认识到只有延安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就串联同伙,向抗日圣地延安靠拢,以便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育,立志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打日本!后来,进出延安途中被国民党三青团所设的特务组织“招待所”抓获,送进青年劳动营,三年后获释。这时他处于极度矛盾状态中,打日本不成,替国民党干事也不愿意,因为他看透了其腐败无能,必然走向灭亡的下场,于是他自己筹款做小本生意。同时自谋职业去担任教师、税务员等职。
    他性格孤僻、正直、善良,对于国民党调他到凤县双石铺镇、勉县、彬县等地为三青团工作,他一概拒绝赴任。为此,他受到国民党的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在彬县他结识了蒙似兰女士,并与她结为伉俪。费老离家6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家人的信息。他在陕南时曾5次写信给家乡,寻找亲人,但一封封都退了回来。后来有个好心的邻居得知他在寻觅家乡亲人,按照他的地址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上说明,自从日本飞机轰炸武汉后,再没见到过他的亲人来过故居,可能是迁移了,但谁也说不清他们的去向。
    兰州解放后,他到军管会报到,被编入革命大学学习,他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历史,尚未毕业就批准他到《新民主报》去当记者,后来《新民主报》改为《兰州工人报》,1954年合并到《甘肃日报》社。费老即在总编辑办公室秘书组、读者来信组工作几年。1956年被调到甘肃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57年反右斗争中,出版社以“历史有问题,还同情右派分子”为由扣上“历史反革命”帽子,准备送往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改。但由于手头上书稿尚未处理完而推迟出发。所幸者后来第二批却被送到新疆奎屯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农场劳动。在劳动期间,由于文化程度高——大学毕业,又加上表现好,经常给《新生报》投稿,还因此受到兵团的表扬。1981年初平反冤假错案,他被安排到场部仓库作了保管员工作。这与夹边沟的冤魂相比较,真是幸运多了。
    1981年5月从新疆调回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恢复原职。他被抄走的邮票,除个别珍罕品外,大部被退还。另一部分邮票是由老伴保存完好无损,这就激发了他重打锣鼓另开张的集邮兴趣,并为集邮而执着追求,努力宣传集邮文化的决心。
    《甘肃集邮》从创刊不久,他就担任编辑主编一直干到今年元月20日,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高风永存德泽后来者

    尚邮育人桃李遍陇原

    (挽幛:杨世昌、范怡模、郭静泉)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