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片书写格式应与国际接轨

发表时间:2003/01/01 00:00:00  来源:《华夏邮林》2003年第一期  作者:王汗吾  浏览次数:158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封片书写格式应与国际接轨
    中国古代的汉文书写格式,是自上而下、从右到左地依次排列。信封是竖式的,书写格式为右、中、左三列:右上角自上而下为收信人地址,中间为收信人姓名,左下角为寄信人地址和姓名。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从左到右的横写方式逐渐为国人熟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汉文的横写方式最终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只有台湾还保留从右到左的横写或竖写方式);信封(包括明信片、邮简)也固定为横式,书写格式分为三行,特别是邮政编码的使用推行以后,现在国内封片的书写格式是:左上角为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和地址,中间为收信人姓名,右下角为寄信人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人见到的国外(主要是西方各国)来信的书写方式却和国内不一样。国际上信封的书写格式是:左上角是寄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右下角是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其书写格式可以说和国内的正好相反。而且同是地址,其顺序也有差异。中国的地址是由大到小,省、市、区、街、栋、号(室)、人名,外国的则相反。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似乎总揽有余,精微不足,不求甚解;外国人则注重细节,忽略整体。
    中外在封片书写格式上的差异会给寄信人、收信人以及两国的邮政部门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起混乱。比如,2001年10月7日发行的JP102《中国国家足球队获2002年世界杯决赛资格》纪念邮资片一套两枚,2-1是国内邮资60分的,其格式是左上角预留了邮政编码框,中间偏右下为书写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两条线,右下角为书写寄信人信息的空间;而2-2是国际邮资420分的,其书写格式则是左上角没有邮政编码框,只有“航空”标签,其他部分的格式与2-1相同。
    笔者在使用该套纪念邮资片时就曾遭遇到尴尬。我分别按国内格式和国际格式书写后投入了邮筒,满心欢喜地以为及时地给国内外的亲人送去了一份好礼物。岂料三天后竟“收”到了自己寄出去的国际邮资的那一枚,心里那个沮丧……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原来邮局将左上角我写的寄信人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当成了国内格式的收信人信息!我将该片的遭遇说给邮友们听,他们却怪我没有写上“FROM”和“TO”。这能怪寄信人吗?难道写了“FROM”和“TO”就能保证邮局不出错?因为现在邮局的工作人员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看来这真的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国际接轨。虽然连这点小事也要按外国人的习惯来有点委屈国人,但谁叫现在是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呢!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吗?我们不也得与它接轨吗?我们只有纳入其中,才能熟悉它、利用它,从而发展自己。

    当然,封片书写格式与国际接轨,比起推行邮政编码来要困难得多—比如封片书写位置的格式设计(邮政编码的位置放在哪里)就很麻烦,“收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等字样要长期出现在封片上等等,但是不改革行吗?与时俱进吧!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