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

发表时间:2003/03/01 00:00:00  来源:《华夏邮林》2003年第三期  作者:杨斌庆  浏览次数:153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襄阳古城
    有幸在襄樊任职数年,工作之余,我特别爱看襄阳古城,喜欢在城墙脚下散步。每看一次襄阳古城墙,就激动一次,沉思一次。
远眺古城墙,它虎踞龙盘于汉水之滨,俯视着从它脚下静静流过的汉江碧水;近观古城墙,它巍峨壮观,横亘在你的面前,犹如一位历史的老人,静观着演绎各种历史话剧的芸芸众生。
    你看那斑驳的城墙墙体,弹痕累累,最大的一处弹洞直径达一米左右,这是战争的创伤,这是历史的记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弹痕是古城的一种历史美,一种沧桑岁月美。正如毛泽东的诗词所赞:“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你仔细辨认不太清楚的城砖铭文,这些铭文记载着古城历史的久远和历代维修的经历。宋代城砖宽大厚重,我用米尺量了一下,一块砖45公分长,22公分宽,14、5公分厚,相当于现在墙转的六块。我看到一块明代洪武十六年的城砖,上面记载着襄阳府谷城县提调官、司吏、作匠、人户几个人的名字。还看到一块清代城砖,上有“咸丰三年成工”字样,等等。
    你从地图上看,襄阳地处我国南北东西的交汇处,自古有得襄阳可以定中原、指东南、入川峡之说。襄阳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你登上城墙极目,就会油然产生“古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铁打的襄阳”之感慨。不仅城墙墙体牢固、厚重高大、坚如磐石,而且城北以汉水为濠,东、西、南有全国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可达200米,来犯者靠近城墙就十分困难。最为险要的是城西南有群山环抱,琵芭山、真武山、铁佛寺犹如从天而降、虎视眈眈的将军忠诚地守护着襄阳古城。无论你从那一个角度看,历经2000多年的襄阳古城仍不失历史的雄姿。
    襄阳古城“固若金汤”是历史的积累,是人力的叠加。
    襄阳古城西北角上方正中有一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苍劲大字,记载着一群古代巾帼英雄抢修城墙的动人故事,在东晋时期前秦符坚攻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韩夫人亲率百余名府中女仆和城中妇女,在较薄弱的城西北角内筑起一段长达20余丈的斜城,缓和了一时的紧急战况,转危为安。后来,这段城恒被命名为“夫人城”。城墙下面有一块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的石刻:“襄郡益名胜迹,夫人城为最,兹当多事之秋,忽圯数丈,予任修者,一重城池,一夫人旧迹免湮没云。”襄樊市文物管理处近年来采取得力措施,加固基础,科学保护,使夫人城巍然屹立,雄姿如初。
    但是在襄阳历史上发生过百余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中,铁打的襄阳也有破城的记录。在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看来,“襄为恢复中原基本”。岳飞巧用战术,以步兵击骑兵,以骑兵击步兵,经过激烈鏖战,将金伪将李成骑兵赶入汉江,敌军死伤无数,岳飞一举收复了襄阳。这是爱国主义的正义之战。
    1642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克襄阳。李自成攻打铁打的襄阳的利器是人民这个“铜墙铁壁”,襄阳群众为迎接起义,放火烧毁了战船,带领义军绕过明军所设伏雷暗弩和汉江险滩。李自成义军如鱼得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襄阳,1643年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建立了新顺农民政权。
    襄阳城是农民起义胜利的历史见证。襄阳城一度是农民政权的都城。
    最激动人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襄阳。刘邓大军以第六纵队、桐柏军区、陕西军区12旅组织发起“襄樊战役”。采用“刀劈三关,猛虎掏心”战术。即先攻占琵芭山、真武山、铁佛寺,然后从西门南破城而入,活捉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并接连解放了周边七座城镇。正如经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改的贺电中所说:“这一汉水中游的胜利,对于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尤其是活捉康泽,更给全国青年受三青团迫害者以极大的振奋。”看来解放襄阳成为解放战争中夺取中原、解放全国的极为重要一战。“襄樊战役”已作为我军战术史的规范战例载入军事教科书。

    襄阳城“固若金汤”的神话不断被正义之战、人民战争所打破,反复证明人民力量的伟大、人心向背的重要。真正固若金汤的城池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夺取政权靠人民群众,巩固政权也靠人民群众,我们应从襄阳古城得到启发。襄阳古城是一幅兴衰存亡的历史画卷,是一篇内涵深刻的千年古训,是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活教材。(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上一篇:集邮为快乐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