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鼓楼洞

发表时间:2022/11/06 23:28:40  来源:《长江日报·读+周刊》  作者:董玉梅  浏览次数:52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新旧鼓楼洞

2003年的武昌洞

 明代末年,大明王朝摇摇欲坠,却迷信风水,以为整修好龙脉便可保住江山,便分别在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择地去土除石,开路凿洞,这就是历史上的龟断颈、蛇断腰。所谓断蛇腰,即在南楼(今司门口处)的蛇山脚下开凿山洞。因南楼又称为鼓楼,洞成之后,人们遂称其为鼓楼洞

 明朝的江山没有因为鼓楼洞的开凿而永固,反倒大大方便了蛇山两边人们的交通。

 光绪三十年(1904年),巡抚端方派三千军士,又选择在阅马场通向武昌路的蛇山下开凿新洞。因洞门上有民国二年(1913年)由黎元洪所题武昌路三字,因此,新洞称为武昌洞,也称为蛇山洞。因南楼处有鼓楼洞,民间遂泛称此洞为新鼓楼洞


1904年刚建好的武昌洞

 文革时,武昌路三字被凿,只有字依稀可辨。在武昌洞北口,可以踏着一条小路登蛇山。山路崎岖,但登上后却郁郁葱葱,漫山翠柏。奇怪的是,蛇山在此下陷,武昌洞就在这一段马鞍形的山下穿过。洞的西边以前称高冠山,再往前直到长江边是黄鹄山。洞的东边是首义公园。黄鹤楼旧址处,原有一块《开通蛇山治路记》碑,这块碑后存于抱冰堂。碑文如下:

 ……会城有蛇山,横跨城中。南则阛阓殷溢,百货所集;北则民屋万家,鳞次栉比。旧有山道,蹬石回绝,涂路险仄,涉之惴慄,车马勿前。于是发护军营兵三千人,凿石通路。自南至北,畚臿相属,减高为卑,去危为安,共作工三十四日。柙致土石,坚固广大,侠迳磐石,尽成坦途,共治路一百七十丈,其年四月竣工。……董其役者总兵张彪。代理知府黄以霖刻石记焉。

 碑文告诉我们,武昌以蛇山为界,划分为两个区域,山南百货云集,为商业区;山北万家民房,为居住区。可是旧有的山路险峻逼窄,行走不便,且不能通行车马。从居住区去商业区要翻过蛇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开辟山洞。

 读碑文可知,蛇山在此下陷,并非天然因素,而是军士们减高为卑的结果,降低蛇山的高度,减轻武昌洞的重压,制服坚固广大的土石,达到去危为安的目的,最终把登山的险道变成通达的坦途。

 由于武昌洞建设时比较简陋,民国初年曾进行过维修,这也是为什么黎元洪会在1913年题字的原因。1916年,旧砖砌的洞拱又发生过脱落坍塌,阻塞了交通。1927年,湖北省建设厅成立武汉工程委员会,再次修复武昌洞,工程委员会负责人余籍权把修复的任务交给了1922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的年轻技士陈章琯。

 陈章琯观看现场后,建议用钢筋混凝土扩建武昌洞。余籍权提出不用修洞,可挖断山腰废洞,架设桥梁。此建议让蛇山面临腰斩的危险。年轻的陈章琯认为,此举耗资巨大,又破坏山体和自然风景。最终,余籍权同意改砖砌洞拱为钢筋混凝土洞拱。扩建后的武昌洞,长78米,高5.6米,宽7.7米,可通行汽车。这是武汉市最早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修建的隧道工程。


建国前的蛇山桥

所以蛇山一度有新旧两个鼓楼洞,但为什么今天只看到阅马场处的武昌洞呢?原因在于1935年,杨永泰任湖北省主席时,大力推行城市建设,扩宽、延长武昌长街(即中正路)时,拆除了旧鼓楼洞,并于1936年在此建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古楼洞跨线桥——蛇山桥。

这座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蛇山桥,只存在了20年,1956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蛇山桥原址变身为司门口铁路桥和公路桥。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