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邮政才子”潘安生

发表时间:2000/10/28 00:00:00  来源:2000年《荆楚邮林》第四期、第五期  作者:郭迅  浏览次数:142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浓浓故土情  拳拳爱国心
——记“邮政才子”潘安生
       从80年代初开始,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时有转载台湾报刊上发表的“晏星”评说邮票、邮史的文章映入人们的眼帘。这些文章,抨击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字字句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义愤;叙说泱泱中华的传统文化,壮丽河山,篇篇洋溢着作者那绵绵不绝的爱国深情。
       海峡两岸有限地“通邮”后,笔者有幸开始与晏星先生“隔海谈邮事”,更进一步从这位“流寓台岛”的邮政老前辈身上感受着他对国家、民族;对邮政、集邮;对故乡、故人;对人生、社会诸多方面的理性思考。因此,《荆楚邮林》试刊号上,我在(代发刊词)“我们从这里起步……”中提出以晏星和郭润康这两位在荆楚起步的邮学前辈作榜样,“今天我们也从这里起步,为中国邮政和集邮收藏事业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前行!” 
       晏星先生本名潘安生,1919年12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抗战爆发后,先生背井离乡沿着长江步行,听着三峡的猿鸣涛声,踏过绿葱坡上的积雪,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鄂西的恩施。遂于1941年4月应湖北邮区邮务佐考试,荣登榜首;1943年参加乙等邮务员考试,又以第一名录取;1947年在台湾邮区以优异成绩考取高级邮务员。能以一个普通中学生的学历。自学成才,连中三元,从最底层跻身于邮政总局首席副局长,服务邮政事业长达四十三年零八个月,故局内外莫不以"邮政才子”誉之。
       抗战胜利后,1946年邮政总局征召70余位邮政人员派赴台湾接收邮政,言明接收完毕即可调返,为期三个月。先生解除在湖北军邮视察职务,只身奉调台湾,从此一别故乡半个多世纪。在台湾省,先生历任邮政管理局科长、主任及邮政总局秘书、处长、所长、视察长、一级邮务长,直至邮政总局首席副局长任上届龄退休。从古到今,苏浙多才子。先生国学根基深厚,精通英法两国文字。自半个世纪前因公务所需,开始用“晏星”作笔名发表邮文。其后,还用过片羽、正原、博闻、拾遗、鱼雁、繁星、清议、田正、星、羽、敏等诸多笔名行文,直至80岁时“封笔”。又因广大喜爱他邮文的邮迷读友盛情之邀,乃以“封翁”为笔名,再为社会勤写不辍,贡献自己的“剩余 价值”。先生“躬耕邮园,五十星霜”,他的邮文几乎涵盖了台湾省
所有大报大刊和广播电台、仅辑印成书包括翻译出版的就有五十种之多,至今,试看环球邮政、海峡两岸恐无人能打破这一记录矣!
       1996年10月,台湾邮政当局纪念中国现代邮政开办100周年在台北举办了第十届亚洲国际邮展,与此前不到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国际邮展截然不同的是。该次竞赛类三大奖项(全场大奖、国际大奖、国家大奖)全为外人囊括而去,尤其是该次展出国家大奖竟是一部《上海工部书信馆》邮集。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潘安生拍案而起。他著文指斥道:“竟然将帝国主义者无视中国邮权之完整而在华擅设之‘洋鬼子邮政’,尊奉之为‘国家’级的大奖,不知置我‘国格’何地?谓为‘国耻’亦不为过。”海峡两岸,伪满邮票均是在“不许展出”之列的,而台北亚展展出“满洲国邮票”而且获“金牌”大奖,先生痛心疾首:“在抗日英烈和受难人士尸骨未寒之今日,迳自靦颜承认了伪满。无异于肯定了异族入侵,在我神州大陆的肆意蹂躏是日军的一种‘丰功伟绩’。令人齿冷者,亚展不仅让伪满邮票公然展出,而且给以高级的评奖……”他又说:“为什么不许伪满邮票亮相?这也是有关‘国格’的问题。日寇侵华,占我东北,以溥仪为傀儡、组织所谓‘满洲国’,其事始自‘九一八事变’之后,迄一九四五年随日本之无条件投降,而伪满与之偕亡,前后凡十四年之久。”“因此,伪满所出之邮票,在我国视为“国耻的烙痕”。相比北京亚洲邮展不仅将此类邮集拒之门外。而且大陆邮人也决不参与有此类邮集展出的台北亚展,民族尊严、大是大非,泾谓分明,先生“走笔至此、我亦顿然若有所悟……。”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潘安生之所以自认为一无可救药的“抗日”“仇日分子”,源于“我中华邮坛有识之士,总不能忘记了那一段丑恶狰狞的国仇家恨。”苏州是先生的故乡,但这“人间天堂”在先生出生之前,就是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的中日马关条约中向日本割让“开放”,“日商大东公司之汽轮,公然行驶内河。”“日人处心积虑,搜占苏州盘门外水码头青阳地为租界,1896年即在租界内成立‘日本邮便局’肆意破坏我国邮务行政权之完整。”先生的童年面对的就是日本的侵略,民族的苦难。1938年8月13日日军大肆进攻上海,战火烧到先生的故乡。弱冠之年即遭受战乱之苦,先生“身为八年抗战老兵之一”,“血海深仇永不忘”,“不禁旧恨新仇一齐涌向笔尖,不吐不快。”
       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在先生的一系列邮文著述之中,浩然正气,无处不在。他用“看邮票,讲故事”的方法,数十年于一日,从不间断地向青少年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宣传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一篇观《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纪念邮票》有感中,先生说:“我中国人是充满民族意识之国民,历代以来,所以能屡蹶震兴。不受制于外族,就因为中国人有见危授命的民族精神和累世相传的所谓天地间之正气,这种精神和正气,在危亡之际,常藉忠臣志士可歌可泣之行为来体现。”“希望中小学老师们看到有关抗战的邮票,利用机会,向青少年说明八年抗战的前因后果呵!”“昔日的侵略者,现正在企图篡改历史,妄图冲淡其罪行真相。”“对于这样一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圣战,我国无辜蒙受的伤亡与损失,实无法计算。这一笔血海深仇,是无法算得清的旧债……。但我们的子孙后代,今后读历史时,至少应该记得从前有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曾被日本人欺悔伤害到这般田地……”
       每每读到先生掷地有声的这类文章我常常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回忆儿时父母告诉的一桩桩血泪家史:1938年日寇狂轰滥炸汉口时,尸横遍野,大哥(时年7岁)吓得躲在汉水岸边修理的驳船底下差点被炸死。后来,全家逃难到湖南洞庭湖上,几个兄姐死于兵荒马乱,贫病交加之中;更有1942年父亲无辜被关押在汉阳鹦鹉洲日军大牢,母亲怀着我腆着大肚四处托人告保,历尽艰辛方被释放……。日寇在鹦鹉洲头将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装进麻袋捆上石头沉进长江。
       “前事不忘,后事之事。”潘安生用他的笔向世人敲着警钟。

       (原载2000年《荆楚邮林》第四期总第5期、第五期总第6期)



上一篇:怀念凤岗寅兄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