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
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
何谓集邮文献?《中国集邮大辞典》诠释为:“有关邮品和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具体说来,就包括了所有的集邮图书目录,集邮报纸杂志,集邮文字资料以及各类有关集邮的声像制品。集邮文献的“资格”很老,它是伴随着集邮活动的诞生而出现,又紧跟着集邮活动的发展而繁盛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情势下,集邮文献也得到空前发展空间,除了文字出版物和非出版物文献外,照片、图画、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磁盘、光盘也大量涌现甚至网络,如果它的信息以某种形式保存在载体上,也是集邮文献。
每个集邮者都离不开集邮文献,集邮者要收集邮品,就要参照邮票目录或集邮品目录;集邮者要增长邮识,就必须去阅读集邮文章或集邮书籍;集邮者要想知道自己的藏品价值如何,就一定会查阅邮市行情信息或邮品价格目录。至于集邮者要进行研究,那显而易见地需要各类集邮文献。有人讲:集邮研究的深浅,首先是看你占有的集邮文献数量。这恐怕有一点道理,因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集邮信息,才可能对你要关注的题目有较全面的了解。还有人讲:赠我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是说,有见识的集邮者,重邮识胜于邮品。邮识也是财富,不论在集邮文化意义上,还是在邮品投资意义上都是真理。所以,你要在集邮方面有所提高,就不能不重视对集邮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对集邮文献的收集实际上也是集邮的一个内容或一个重要分支。有相当多的集邮者在收集邮票邮品的同时,注意对一切有资料价值的集邮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不少集邮者对订阅的报纸、刊物保存完好,并力求完整不缺失,这是由于集邮者大多有象集邮那样的求全心理,喜欢集全某种报刊,或集全某方面的书籍、资料,因而造就了相当庞大的文献集邮大军。
目前,集邮文献已成为一种专门的收藏对象,不少的集邮者与集邮组织都在进行收集,一些地区在建立集邮者之家活动中,也把为会员提供集邮文献服务或建立小型集邮图书馆做为内容之一。但是,专门收集集邮文献的活动也是有不同层次水平的,集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经济能力,来确定自己的收集范围和收集对象。选择好收集对象很重要,有的花费不多却能在某一品种上卓有建树,如收集集邮展目录,或收集新邮预报,或收集CD-ROM集邮内容的只读光盘。也不能贪大求全,如把收集范围定在全部中文集邮图书上。且不说解放前,或者“文革”前一些图书也难寻觅,也不说境外的一些中文图书很难流通,仅祖国大陆近2年出版的集邮图书也达五六百种,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比较昂贵的。你需要考虑某些种类的图书,或某些物非所值的邮票画册是否应列入你的收集范围中。
当然,我们目前的集邮者队伍中,也的确有这么一部分人的文献收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致力于集邮研究和集邮写作的人,他们必须尽可能地全面收集中外集邮文献,尤其是要掌握最新的集邮信息,否则是无法从事有质量的研究与导向的。当然,做为文献收藏的文献,其资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相差甚远的。早期的图书目录,报刊资料目前已是凤毛麟角,无比罕见,如做为参看内容,那么复印件、影印书就可以了,其资料价值不变,但文物价值甚微。做为文献集邮的对象,还是以原版本的书刊资料为好,但其市场价值就较高昂了。近期的一些邮品拍卖活动中,往往有一些较稀缺的早期集邮文献上拍,可见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集邮文献的文物价值了。
但是,尽管有些收藏家收藏的集邮文献相当丰富,却无法参加集邮展览去展示自己的收藏。这是因为国际集邮联合会(FIP)规定的集邮文献类展品,参展品可以是展品的作者、汇编者、出版商、赞助机构或社会团体及享有所有权的个人,却不是收藏者。而且还要求是邮展开幕前2~5年内出版的。集邮文献的展览有专门的评审规则、补充规定和指导要点,感兴趣的可阅读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规则。由此看来,文献集邮与文献集邮展品其间是有很大差异的。
为宣传和鼓励文献集邮,提高集邮文献在集邮活动中的作用,有些建议还要旧话重提:
一是在集邮报刊上开辟“文献集邮”版面,除进行集邮文献的介绍,集邮作者的访谈,文献集邮的探讨外,可以大开书评、刊评、报评、文章评论,以促进文献出版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应及时报道新书消息,提供邮购渠道。
二是力促集邮文献收藏者组织的建立,或联谊会、或研究会,总之要有一个凝聚爱好者的组织,由热心者主持此事,如能出版会刊,交流信息,研究心得则更好。如条件成熟也可开办邮购、让换的有偿服务,或进行老邮刊、老资料的复制、影印、文献目录的编印等。
三是结合建立集邮者之家,配置各级邮协的资料室或小型的集邮图书馆。国外不少集邮组织都有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集邮图书馆,供集邮爱好者借阅、查询与复制,这对丰富信息来源,提高研究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而在我国则重视得很不够,很多集邮组织的藏书还不如集邮家个人收藏的文献。一些有用的资料不断散失,应下决心建立一处或数处国家级的集邮图书馆,广纳各种集邮文献,使集邮者、研究者和写作者有一个相对完备的资料库,使一些集邮家收藏的资料有一个捐赠之处,并使之发挥作用。过去曾有一些集邮家向某些博物馆、出版社、集邮协会捐献过大量的文献,有时是成吨的,但这些文献现在安在?又发挥了多大社会作用?据说为编写《中国邮票史》时,在所有的官方机构中找不出一套完整的《集邮》杂志,真是可悲可叹!如有专门的集邮图书馆进行管理就要好得多。
四是编辑出版《集邮文献丛书》,除了系统收集国内外各种书目、报刊目录、资料汇编、文章索引等资料性、工具性图书外,还可收录有关文献集邮的论文汇集,文献集邮展览的介绍,专题文献的汇编等。《中国集邮年鉴》曾是有一定影响的权威性集邮文献,建议有关方面恢复编篡出版,如能将1992年以来空缺部分补上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集邮图书是集邮文献中最重要,也是最大量的部类。由于它容量大,易保存,能够较系统。较专门地纪录集邮活动中的各类知识和研究成果,所以受到集邮者和研究者们格外的重视。很多文献收集者很早就对集邮图书进行纪录、整理、编目、评介,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宝贵的资料。原《中国集邮年鉴·1990》上就曾登载过我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集邮图书及有关书籍一览表”,表中收录了新中国出版的集邮以及有关邮政邮票的书籍,也适当收录了部分铅印的、装订成册、较有文献价值的内部发行图书,并按其内容分类为:A、邮票目录、图谱;B、辞典、年鉴、手册;C、专著、文集、文选;D、资料汇编、回忆录;E、集邮知识;F、邮票百科知识(专图、专类、专题);G、画册(以邮票图案为主);H、邮政史等各类参考书;I、邮票价目表;J、集邮文艺(以该书主要内容为准)。此分类法不尽完善,还可进一步归纳和细化,不过至少提出了一种较直观的分类标准方法。
上一篇:国际回信券
下一篇:浅论民间邮会的合作与发展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