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间邮会的合作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1/06/10 00:00:00  作者:竺为民  浏览次数:155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浅论民间邮会的合作与发展
    邮票是邮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邮是随着邮票的诞生而产生。中国集邮比西方要晚三四十年。1912年,中国第一个集邮组织—上海邮票会成立,这也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通称“民间邮会”)。近百年来,中国的民间邮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民间邮会的兴起与特点
    1979年8月19日,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成立,这是“文革”之后成立的新中国第一个民间邮会。同年9月27日,由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编印的《鼓楼集邮专刊》出版,这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民间邮刊。1982年1月3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成立,为中国集邮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1984年6月22日,邮电部、文化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全国集邮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集邮工作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联合通知》,中国集邮活动从长期自发的状态逐步走上了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由各级邮政部门牵头的各级集邮协会和由各级工会牵头的各系统集邮协会(以下简称“邮协”)纷纷成立,参加邮协的集邮爱好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是近二十年来,邮协会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基层邮协的集邮活动也陷于停顿状态,全国的集邮活动从十分火爆状态进入到了相对冷清期。分析其原因,既有邮政机构体制的调整,邮协专职人员变动的频繁,活动经费减少等客观原因,也有基层邮协活动方式的单一和“官气”太多等原因。相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集邮者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入会交费的民间邮会(以下简称“邮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如原地封研究会、极限研究会、区票研究会、生肖研究会、邮戳研究会、邮缘联谊会、专题联谊会等等,吸引了众多集邮名家、骨干和集邮迷的参与,有的还颇具影响力和吸引力,如生肖集邮研究会等。这些邮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会费和资助,定期举办集邮沙龙和定期出版会刊是会员互相交流的主要平台。邮会的主要特点,一是会员自愿参加,主动性和参与性强;二是自发组织,自我管理,没有“官气”;三是活动形式的“沙龙化”,有活力。
    早在1987年5月,湖南长沙的一些集邮爱好者自发地成立一个“集邮沙龙”,沙龙成员多为当地邮协的骨干,活动中坚,文化层次较高,具有一定的邮识水平,个个都是铁杆邮迷,挑起了长沙集邮活动的普及、学术研讨、邮集组织的大梁。长沙“集邮沙龙”的宗旨是团结邮人、增进邮谊,共研邮识。“集邮沙龙”二十多年如一日,每每相聚,或联谊邮人,或评论新邮,或评点邮集,或切磋邮学,或互通有无,宣传集邮文化,引领长沙集邮的发展,成为长沙集邮爱好者之家。这种不受场所、时间、人数、级别等限制的集邮者活动(聚会)形式,被称为“集邮沙龙”。现在“集邮沙龙”已成为邮会的主要活动形式。
    会刊是邮会的灵魂,是会员互相交流、学习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沟通会员的桥梁。会刊代表了一个邮会的研究水平,因此每一个邮会都十分重视会刊的作用,尽最大努力把会刊编好出版好。会刊对于会员比较分散的邮会更显重要。如邮缘联谊会,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虽然也趁全国邮展或在中国举办世界邮展的机会,召集来观摩的各地会员搞一次联谊会(图1),但这种机会不多而且参与的会员也是少数,所以还要靠办好会刊来与会员沟通信息和交流提高。邮缘联谊会的会刊《邮缘》创刊于1987年1月,至今已历时24年。先后在山东、河南、江苏、北京、天津、湖南、江西等地编辑出版,几易其地。《邮缘》改版也多次,从初期的油印小报,到现在的32开杂志型8封彩印。这些年来,历届主编为《邮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现在邮缘联谊会已发展成为会员分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有600多名会员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的邮会,《邮缘》功不可没。
    二、民间邮会的合作与发展
    邮会不像“官办”邮协那样,存在从上到下的领导关系,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群众组织。各邮会之间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互补,从而影响到邮会的壮大和发展。现在邮会遍布全国,而且会名相近、研究方向相同的邮会也不少,如极限集邮方面,比较有名的就有楚天、上海、京华三大极限研究会,分散在各地的较小的极限研究会,估计不少于20 家。如果通过会长互访,会刊交流,达成共识,实现联合,如生肖集邮研究会那样,不仅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增强实力,而且还可扩大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壮大。作为有着共同爱好和研究方向的邮会,在组织形式上、会刊编辑和发行上、信息交流和共享上都有形成协作之势的必要,必须改变传统单兵作战,谋求集群发展、团队发展,努力开创捷径,促成有序发展。
    加强邮会的横向合作更是十分必要。这里所说的横向合作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当地邮会之间的合作和支持,二是全国范围内邮会的合作和支持。现在全国邮会众多,在同一个地区也存在多个邮会,如武汉市就有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荆楚邮学会等十多个。如果能搪搞好邮会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就能办成单个邮会无法办成的事情,从而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和号召力。今年3月,武汉专题集邮者研究会、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武汉生肖集邮研究地等三家邮会共同组成“武汉集邮研究会联谊会”,实现了三家邮会的“牵手”发展。全国范围内邮会的合作和支持,已经有成功的实践。2007年由荆楚邮学会、齐鲁集邮研究会等50余家邮会发起和参与的“邮文贺寿郭润康,践行大众化集邮”活动,历时2年,有始有终,不仅成为2007年中国邮坛一道亮丽风景,而且还被评为“2007年中国集邮十大新闻”之一。这是中国邮会大合作的成功例了,充分体现出邮会的创造力和号召力。另外,山西《集邮报》为全国邮会的合作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2009洛阳·民间邮会圆桌会议”的成功召开,也是“民间邮事大家办”、“众人拾柴火焰高”成功范例,尤其是在圆桌会议筹办过程中,还组织了“民间先进民间评”的“评佳”活动,评出生肖集邮研究会等9个邮会为“最有影响的民间邮会”;赖景耀等18名“民间集邮活动家”,大大提高邮会的声誉和影响。
    除此而外,搞好邮会与所在地邮协的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现在许多邮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主动接受所在地邮协的指导,与所在地邮协建立了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合作关系,有的还掛靠在所在地邮协,较好解决了长期困扰邮会合法性的难题。如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主动接受武汉市集邮协会的指导,配合市邮协开展集邮活动(图2),动员会员组集参加省、市邮协举办的集邮展览,还派出骨干会员参加邮展的保卫和讲解工作,成为武汉市集邮协会的得力助手。实践证明,邮会要想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必须要与所在地邮协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些年来,邮会与邮协联合开展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频繁,显现出互动、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同样,各级邮协也更加重视所在地邮会的作用,关注邮会的发展,积极主动加强对邮会的指导、引导和规范,帮助邮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那种“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的认识和做法,既不利于邮会在当地合法性的确立,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民间邮会的发展前景
    邮会必须继续发展,只有在发展中壮大成熟,停滞不前必然被历史所淘汰。笔者认为,现在制约邮会继续发展有三大问题,一是老龄问题,二是经费问题,三是创新问题。众所周知,凡是办得比较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邮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会长,一位无私奉献的秘书长和一位吃苦耐劳的会刊主编(或执行主编),还有若干骨干邮迷。当前比较特出问题是会长的老龄化。不少邮会已成立二十多年,会长大部分是当时的发起者,当时他们是四五十岁风华正茂的壮年人,而现在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了。“岁月不饶人”这是客观规律。会长老龄化已影响到邮会的持续发展,也是当前邮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经费困窘是邮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邮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交纳的会费。如果没有其它费用来源,可以说要保证会刊的正常出版也有困难,至于开展较大规模的活动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经费困窘不仅制约了邮会的发展,甚至会把一个邮会拖垮。能否解决活动经费困窘的问题,已关系到邮会的生存和发展。现在不少邮会,已经在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经费,包括寻求企业的赞助、个人的资助和设法创收等。如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利用召开年会或会庆活动之际,动员会员把自己多余藏品捐献出来(多少不限),再将这些捐献的藏品在会上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的款项全部作为邮会的活动经费。这种做法已连续多年,有三大好处:一是增进了会员的责任感,二是实现了交换邮品、互通有无,三是增强了凝聚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是集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集邮活动价值的内核。创新也是邮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树立创新思想。有了创新思想,才会有创新的路子、创新的方法、创新的形式。由于集邮活动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集邮活动不能固守一种固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此,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集邮的新路子、新方法、新形式。要力求新颖、形式活泼、参与性强。其次是创新活动形式。俗话说,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同样一个邮会的生命力,也在于活动形式的经常性和多样化。比如,主动参与当地邮协组织的各项集邮活动,不仅可以节约经费,还可以扩大影响力;与其它邮会联合搞邮展,如极限集邮研究会每年都联合搞一次全国性的极限邮展。另外,邮会领导层要增强“服务”意识与理念,创新服务形式,打造以邮会为中心的交流联谊大平台,促动每一名会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如组织会员自费外出观摩邮展、参加新邮首发式(图3)和“三U”活动等,既弥补了因经费短缺、活动开展少的缺憾,也增强了邮会的凝聚力。邮会也与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会消失,又会诞生。只要有集邮活动,就有邮会存在的土壤。邮会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用动态的眼光去研究问题,不断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如创建集邮网站,建立全新的网络交流平台,是花钱不多又能吸引年轻人的新思路。在当今世界,新事物层出不穷。同样适用于邮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创造、新手段也会层出不穷,就在于我们能否创新地用好。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