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大王收藏报纸20年为奥运坚持不懈

发表时间:2008/04/02 00: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记者:沈右荣、罗义  浏览次数:144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集报大王收藏报纸20年为奥运坚持不懈
    家住武泰闸余家湾的“集报大王”吴里平23年来收藏各类报刊数万份,北京申奥成功后,便开始着手收集2008份有关奥运题材的报刊杂志,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仍差200余份。他所收藏的奥运题材报刊中,均为全国各地体育题材类报刊创刊号、号外、试刊号、特刊、停刊号,无一重复。
    20余年收藏报刊3.5万余份
    走进吴里平的家中,仿佛走进报纸的世界,不大的两室一厅内,除了简陋的家具,地板上,床底下,铁架上,木柜里放的几乎全是报纸。吴里平在自家客厅内正布置着展览,将覆盖在展品上遮挡灰尘的报纸一张张取下,以迎接下午前来观看的藏友们。
    吴里平收集的报纸有日报、晚报、党政机关报、企业报、文革早期报、外国报等几十种,分为经济、体育、卫生、科技、军事等10余个类别。不大的房间里,数万份报纸或捆或摆,井然有序,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保守估计自己收集的刊物最少也有35000万份。
    谈起自己的集报史,吴里平感触良多。1985 年,集报在我国逐渐兴起,爱好读报的吴里平在通过某杂志了解到杭州有位老人收集报纸后大受启发,多次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爱好后,老人为他寄来了一份“集报通讯”,根据通讯上的藏友联系方式,吴里平开始了自己漫长的集报之路,通过书信方式与全国各地报友联系互换报纸。
    老吴与老伴均下岗,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与他人不同,虽然爱好收藏,但老吴很少花高价买报,唯一从他人手上花40元购买的为《人民日报》2001年7月为庆祝申奥成功发行的号外,令他激动了好一阵子,“很多人给钱都不愿意卖,我40元钱买的,真是一报难求啊。”
    收集1700余份体育报刊
    令老吴惋惜的是,2003年至今一家3口已搬了3次家,每次搬家仅自己收藏的书刊便要拖整整3货车,由于藏品实在太多,每搬家一次老吴就要损失不少藏品。
    他指着展板上整齐摆放的一份份报刊告诉记者,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体育题材类的报刊,正式收集为2004 年,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收集到1700余份。
    老吴收集的奥运题材报刊大多为八九十年代刊物,至今有许多刊物都已停刊,均为刊物的创刊号、号外、试刊号、特刊、停刊号,没有一本报刊重复。“越往后也就越难收集了。”老吴称,近来一直在整理素材,下午会有报友到此参观,仅整理布展这些奥运题材报刊就花了15天时间。

    老吴说,已有不少收藏品市场、高校邀请他举办奥运报刊专题展览,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赶在奥运会举办前将报刊收集到2008份。


    编者注:吴里平,1956年3月生,武汉人,1985年正式集报,集报后成果颇丰,并撰写了大量的集报和收藏文章,被誉为“集报五枝笔”之一。《试论集报是我国职工读书活动一部分》论文获93年北京职工集报论文征文二等奖,《方兴未艾的创刊号收藏热》一文获95年“集藏家”杯全国集藏论文大赛二十佳短文奖,同年又创作出《集报三字经》并发表在《旧书交流信息报》上,为普及我国集报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集报首创“中国”报收藏,并主办《中国报收藏爱好者》小报,成功地策划了“中国报收藏排行榜活动”,影响巨大,由此集报界兴起“中国”报收藏热。集报不仅数量多,而且珍品也多,仅香港加归报号外多达上十份。集报擅长创新,且在集报多个领域都有成就,是集报界公认的集报活动家。《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过其收藏事迹,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等多种名人精英辞典。现为中国报协集报分会副秘书长,武汉收藏家联谊会集报专委会副主任。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