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报码写下万字战场回忆录——肖人杰

发表时间:2020/10/27 00:0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记者余渊、见习记者周浩  浏览次数:65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过鸭绿江后遭敌机扫射,肖人杰常调电台频率躲敌人的情报拦截,他用电报码写下万字战场回忆录。

    15岁当兵,经历9个月集中培训后,他以“报务员”身份入朝参战。

肖人杰参军时留影

    敌机的扫射下惊险逃生、封闭的地堡内发出机要决策……对现年85岁的肖人杰老人来说,朝鲜战场上的经历,是自己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为此特写下约万字的回忆录。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的发报机

    昨日,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肖人杰老人十分自豪,他说作为一名接受过战火洗礼的报务员,写回忆录时运用的打字方式,是陪伴了他一生的电报码。

    入伍电报兵仅一年就开拔
    昨日,在江岸区解放大道社区一处老旧住宅内,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肖人杰老人。
    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14岁时在一家照相馆做学徒,因此常接触一些到相馆拍照的解放军。在肖人杰幼时的记忆里,解放军十分亲民,即使是面对小孩子也客客气气的,“当时心里就有了从军的念头。”
    1950年6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浪潮掀起时,肖人杰想报名参军,却又害怕因为年龄不够被拒绝。“我当时就谎称自己18岁,军官看着我笑了笑,却没有拆穿。”肖人杰告诉记者,当时他报名参加一所军队创办的通讯学校,学校位于当时的黄陂县齐家岗,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电报机。
    彼时抗美援朝的战争已经打响,前线急需报务人员,学校里的指导员嘱咐大家要“分秒必争”。
    除了吃饭、睡觉,练习收发电报几乎成了肖人杰生活中的全部,从每分钟接收或发送50个字,到100字以上,大家的水平都在迅速提高。但战争远比想象中残酷,原本要学2年才算毕业,他们在入校仅一年突然接到赴朝命令。
    1951年9月,肖人杰和其他39名同学,先是到了北京,随后又乘火车到了安东(今丹东)。在安东,他看到每家每户窗户上贴有白纸条,防止玻璃在炮火中震碎。灯火管制下夜间一片漆黑,很快就接到渡江指示,他们每4人被分为一组,爬上装满棉服的大卡车。
    “当时卡车径直朝水里开,走近才看到桥竟然没在江水里。”肖人杰至今仍觉震撼,他说当时在敌军的轰炸下,鸭绿江大桥已破败不堪,下桥过江几分钟就到达朝鲜。渡江十分顺利,但卡车前行约2小时后,就有敌机朝着队伍呼啸而至,不停向地面扫射。敌军为何突然来袭?肖人杰说,黑夜里卡车一般是熄灯前行,当时他们对向来了一辆卡车却未熄灯,所以招来了敌军,“能够活下来真的很幸运。”肖人杰说。
    时刻迎接没有硝烟的战斗
    抵达朝鲜后,肖人杰被分配到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的军部电台。实习了一个月后,他就被调到了七十八师。
    1952年春节后,肖人杰被委以重任,派到师部下属的234团,独自建立一个电台。
    “当时整个团里就我一个报务员。”肖人杰说,整个234团的电报系统,由一名报务员、一名译电员以及四名摇机员组成,其中译电员负责将机要决策翻译成电报码,摇机员则负责天线等装置架设、摇机械臂发电,而他作为报务员的任务,则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接收或发出电报。
    虽然未在战场上打过一枪一炮,但肖人杰却时时刻刻在迎接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说,在战场上情报战同样至关重要,敌军经常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我军的无线电通信,报务员必须灵活应变,适时调整频率频道,以躲避敌军的拦截和干扰。
    “抗美援朝虽是一个短暂篇章,但却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肖人杰说,1955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一直在武汉从事着电讯工作,至今他仍能脱口而出常用汉字的电报码。

    70年过去,回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肖人杰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祝福祖国更加强大。”肖人杰说。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