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宜兄,且请留步!

发表时间:2004/12/01 00:00:00  来源:华夏邮林2004年第12期  作者:刘宗禹(河南许昌)  浏览次数:194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道宜兄,且请留步!
    首先声明:我与刘道宜先生素昧平生,因系同宗且他自称“集邮已满一个甲子”,想必年龄也在古稀之上,故称之为兄,决非套近乎,更非拉帮结派。
    读刘道宜给罗纪纲诸先生的大札,先是感到他思维清醒,逻辑有章,深为感叹佩服,继之则有几分凄凉,有几分苦涩,竟致思维万端。于是,坐立不安者久久,陡然从脑海会碰出一句:道宜兄,且请留步!
    比之道宜兄的地位、邮龄、邮识,我虽集邮数年,而从加入邮坛以来算起,实在不过是一名“高中生”,加之从未参加过省以上的邮事活动,迄今仍不过是邮界的“白衣布士”。以此,就道宜兄的大札而引发议论,自不免有所唐突,有所狂漫;但是,凭一名老知识分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凭我近五年“闭门造车”撰写“邮文”的探讨,我自信我这支旧“笔杆子”,依然是诚实的、敏锐的、向不奉迎趋势的。因此,今日以“无官无虑”的心地,写出来的文章又必是令某些人大摇其头的东西——我原就不抱“众口称道”的希望!
    道宜兄愤斥邮坛(潭)是“一潭浑水”、“十种泥沙搅邮坛”,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干脆说吧,我没有道宜兄那样广知多见的活动天地,列不出款项;但道宜兄已经列出的,其间有不少是我曾体味得到或直接领教过的。
   我敢说,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一切专业性、学术性的纯文化领域的事业,一经染上了官腐之气加上跋扈地长官意志,没有不出问题的!“外行可以领导内行”的神话一度猖獗了十年,却使我们的共和国比之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年,最后还是“拨乱反正”,还是要承诺“科学是最大的生产力”!不必扯远,就说咱们邮界:前邮电部卯劲发行邮品,虽“扭亏”而“转盈”了,却让现在的国家邮政局揩屁股,全国大清仓,30个亿呀,一下子就泡汤了,让堂堂“国家名片”从这个机器全欢蹦出来,未见天日,又送到那个机器里粉身碎骨了!这是“邮学家”能做出来的“壮举”吗?如此行径的后果今天可以给前邮电部下一个结论了,操作不当,借集邮之名狂发滥印邮品,其结果就是现在的集邮文化品味未见升腾,人气大降,会员大流失,邮市一蹶不振,邮品名声则“斯文扫地”等同“垃圾”!
    更有一个动摇邮政票品性质,撤离邮政窗口,公然以产业商品的性质侧列于所谓“二级市场”,大搞炒作的问题,令人齿冷心寒。本人缺识少见,没有听过邮界上级领导的高见,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关于这方的讨论会,更没有出国逛“邮市”的幸运,不敢妄加非议。但是,有一点我敢断言,分明是服务于通信所用的、明明注着“中国邮政”的邮票,仅仅因为他是“纪、特”,营业小姐竟认其为是“发票”而拒收信件,竟言“上级规定:售此种票品要扣工资”等等咄咄怪事迄今尤在!我曾在一篇小作中吁请当局来一个“开卷调查”,看看中国邮坛上自郭润康大老,下至小可本人,有几人开始集邮是从“二级市场”走出来的?集邮文化的发祥地端底是“二级市场”还是邮政窗口?此等舍本逐末地行为,无疑于放弃阵地的自杀行为!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还谈什么“浑水”!
    特别是,还有一个看来在邮界是“讳莫言深”的问题,也许可以说是邮人皆知但都不便言、不敢言的问题,也即事涉邮协的体系及领导归属的问题。四年前,我以一名邮坛“初中生”的资格惶惑地提出了一个我搞不清的问题:“集邮”是个人行为;而“公司”大抵是经济性组合实体;不必从“体制”这样大的方面讲,但是从“文法”上分析就不通,可以有“创作公司”或“作家公司”吗?遂写了一篇小作《感于集邮公司》遍投邮报,无一家敢用;就教方家,只有马驎君和葛建亚君有信或有电赐教,方晓这其间有一个比较棘手也比较实际的“经费”呀,“性质”呀,“纵横关系”呀,“扶植集邮”呀……之类的,确实比较棘手,比较妥善的考虑。但是,恕我冒犯,四年过去了,我并未想通:“新华书店”可以领导“作协”吗?“新华书店”的经理可以是“作协”的“当然秘书长”吗?……不想多写了。我只想以一名邮坛“布衣高中生”的资格请教:敝人不才也曾加入过至少四个“协会”,深知要发展必须自强!“拖油瓶”的孩子是不好过的!他那里卯劲“公关”销售,还会考虑“集邮者之家”吗?“作协”里面没有一位“书店秘书长”。仍不失为“龙头老大”协会,新作家新作品屡屡推出;书法、摄影、美术等协会在“央视”就有各式各样的讲座,专家临讲,屡办不衰;便是起步不久的“收藏家协会”也上了“央视”的《鉴宝》专版……,我们自恃高雅,拥有号称数以百万计的会员,且有家喻户晓的“国家名片”为后盾的集邮文化怎么了?这20年来非但没有预期的大飞跃,却在萎缩中自庆自满,岂非“悲夫”?!
    还有一些不吐不快,说来却难以张口的问题,趁道宜兄头前开道之阵式,不妨一说:我们天天讲“集邮要抓两头(老年和孩子)”呀,“弘扬集邮文化”呀,“把集邮知识送进校园、军营”呀……等等之类。在我看来,多半是山呼般地口号,细微处的小行动!即以本人本地而言,不是我争宠,而是“我若不言谁能言”地说心里话:我入邮协十二年了,近五年写的小作自信颇有份量,但我没有得到过任何一级“邮协”的一枚价值二元一张的“荣誉状”(报刊颁发的除外);我没见过邮协请任何一位熟悉集邮的人去校园宣讲一次课,这就是“抓两头”吗?但是,办起“首发式”来确实大显身手,高朋满座,八面玲珑,一掷数万金!上至全国邮联,下至本人所在地的省级邮协,在文化建树方面,帮大老方家们出了几部书?为穷作者们编了几部《汇编》?有没有谁去统计一下:繁文缛节地神仙会餐费、出国考察费、小车更新费又花去了多少?一方面是大焚烧、大泡汤“国家名片”,一方面是“水浒卡”之类的“天才”小商在赚取孩子们的腰包,强占校园阵地,“邮官”们何以言对?……
    打住!本人的目的不过是意欲以实感实例阐述道宜兄的“十种泥沙”决非子虚,从邮坛的组织形式、工作作风、管理方法方面谈一些浅见,现在回头看一遍,自感离谱,近乎牢骚了;继之又想牢骚也好,你又不容置疑的“十种泥沙”、“一谭浑水”搅得我大不安生,岂可不许我牢骚?摇旗呐喊,总比“鸦雀无声”好!
    说实话,我也有过“退出邮坛”的想法,但又觉得好笑,本人无官无职,“退”什么,“歇”会无活动,减订甚至不订“集邮的老祖宗”——即现在的“贬值阿物”不就算“退”了吗?
    但是,道宜兄,且请留步!现在有人(包括我)很倡兴“玩”邮,虽不免有几分自得自慰,甚至还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毕竟又有一位葛建亚君提出了“集邮求真”!好嘛,较之“真”,咱们权作一块明矾抛进浑水,搅“玩”一下子,也许“真”会澄清这“十种泥沙”呢!
    一气呵成的草作,请道宜兄并师友方家教正。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藏家世界(微信公众号) QQ:228729911  QQ群:290837045(藏家)

鄂ICP备202100032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682号